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就业创业
地域文化融入课堂 创作服务互动双赢?——邢襄文化戏剧影视创作采风活动
发布时间:2023-03-29  查看次数:

    为充分践行“课堂舞台化、舞台社会化”新时代应用型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项目化、创作作品化,舞台社会化”的综合改革,加大校内教师转型力度,依托“邢襄影视艺术产业学院行业导师工作室”引导教师向“双师双能型”转变,戏剧影视艺术系近期开展了“邢襄文化戏剧影视创作采风活动”,把地域文化融入课堂,力求达到创作教学和服务地方文化建设互动双赢效果。本次采风活动是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教学的一部分,由戏剧影视艺术系特聘教授、行业导师、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贾兴安老师亲自带队,指导戏剧影视文学部分青年教师和三年级学生进行考察、采风、采访等素材搜集活动。活动分为“吕玉兰创作组”、“董振堂创作组”、“郭守敬创作组”、“扁鹊创作组”四个组别,旨在扎实掌握采风前、采风中、采风后的剧本创作路径,锻炼学生搜集素材、分析素材、提炼素材的能力,为创作出具有地域特色时代特征的戏剧影视艺术精品打下坚实基础。

  3月20日,吕玉兰创作组到达临西县东留善固村参观了吕玉兰纪念馆、吕玉兰故居和玉兰实验小学。采风过程中,与吕玉兰共事十多年的老村支书为师生深情讲述了吕玉兰的先进事迹。现任村支书带领师生边走边看,参与师生详细记录下关于玉兰的故事与细节,深刻理解了爱国为民、艰苦创业、求真务实、无私奉献的玉兰精神。

  3月21日,董振堂创作组到达新河县董振堂事迹陈列馆及其故居进行参观学习。馆长宋秀英生动讲述了董振堂的戎马人生。陈列馆中的物品无声诉说着那段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宁都起义、铁流后卫、血战高台等事迹让师生们了解董振堂坚决从军后的人生转变,跟随共产党坚决革命的信仰和不畏牺牲的气概。董振堂故居中所陈列的“爱国持家、克己助人”等祖训,诠释了英雄成长背后的门庭之风。

  3月22日,郭守敬创作组在郭守敬纪念馆进行了参观。通过讲解员讲解,同学们全面了解了郭守敬童年制作莲花漏的聪明睿智,长大后西夏治水、制造简仪、四海测验、修定《授时历》、开凿通惠河等丰功伟绩,理解了为什么说郭守敬是名副其实的邢台市最亮的一张城市名片。

  3月24日,扁鹊创作组到达内丘县神头村。这里是中国建筑年代最久、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纪念扁鹊的庙群,同时也是我国国家级中医药文化的宣传基地。在讲解员带领下,师生了解了有关扁鹊的神话故事以及庙内各个殿堂、石碑记载的有关扁鹊的历史典故。通过本次创作采风活动,同学们表示,在行业导师的指导下,做好了充分的前期准备,确实能够抓住每个人物的精神核心,有利于采风过程中收集生动鲜活的细节,不仅提高了专业技巧,更提升了思想觉悟,为创作出优秀的戏剧影视作品打下良好基础。戏剧影视文学教研室主任刘烨老师表示,课程组教师经过与行业导师一起备课、考察和教学实施,深刻理解了戏剧影视创作原理,熟悉了一部作品科学的创作流程,是引导青年教师向“双师双能型”转变的有力举措,是培养具有服务地方文化建设意识和扎实创作技巧的新时代应用型优秀戏剧影视艺术人才的重要环节。